原标题:今年将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 实施“全要素”整治,风貌保护道路渐成风景

  数字:100 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完成120.5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93.4%的街镇实现无违建创建。

  今年,上海将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完成100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

  ■本报记者 史博臻

  武康路是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个进场开工的架空线入地工程。由于路幅有限、地下管线盘生交错,再加上周边保护建筑、古树名木林立,使之成为全市范围内施工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路段之一,具有特殊的“样板”属性。武康路架空线入地的意义,不只是为武康大楼拍一张纯美素颜照,还在于它从一类风貌保护道路中脱颖而出,率先把精细化管理付诸实践。

  上海有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永不拓宽,保留历史路形。以架空线入地为抓手,重塑街道空间、道路格局。高路代表来自徐汇区天平街道,辖区内27条道路中,属于一类风貌保护道路的就有衡山路、余庆路、岳阳路、东平路、桃江路、汾阳路、安亭路等17条。她深知,在历史风貌保护区推进这项工作,“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背后,必须健全协调机制,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优化方案来破解难题。

  高路代表建议,结合一类风貌保护道路的功能定位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双修”要求,为每一条道路制定微设计、微更新、微治理的管理标准和更新导则,从而对其中长期工作形成较为明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具体来讲,在平面维度的管理要素上,主要涉及地面铺装,如人行道、出入口、非机动车停车带、树穴、市政盖板等地面设施,各类市政、交通、电力、通信等附属设施,以及绿化布局配置等;在立面维度的管理要素上,主要涉及沿道路两侧第一层面的建筑立面、围墙、店招店牌、外露管线设备,以及道路空间景观等,体现细部风貌特征,且与道路空间环境相协调,既增强视觉辨识度、活跃空间氛围,又给人沉浸式体验感受,塑造道路品质。”

  俗话说“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对于城市道路而言更是如此,后期维护也十分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建议,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级的基础设施,确定差别化的基础设施维护作业管理要求,试行“一路一方案、一园一定额”等维护管理措施。

  眼睛不能只盯着路面,而是要绿化、灯光、景观、维护等全要素推进,努力追求专业、审美、治理的高度统一。这项名为“全要素”的道路环境整治,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正在联合推进。据了解,最新印发的《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烘托“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原则,贯穿运用于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设计、建设养护与运营管理的全流程。目前已在徐汇、长宁、黄浦等重点区域道路开展全要素整治试点——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材料、隐形井盖,同步实施电站装饰以及绿化提升。截至目前,一类风貌保护道路——新华路、华山路,均已完成全要素整治,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