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各行各业都在抓紧推动数字化转型。热闹背后,还有“冷思考”,围绕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个人隐私的安全保护,两会代表委员们呼吁尽快建立一套多层次的大数据法律保护体系。

  “数字”改变生活,但喜中也有忧。以手机端APP信息抓取现象为例,大数据在掌握个人消费信息后,会通过算法,对不同用户贴上不同标签:新用户或老用户;高消费人群或低消费人群...市政协委员、万达信息股份公司总裁胡宏伟说,甚至一个人可能被贴上2万个标签。

  【当一个人身上被打上了1万到2万个标签的时候,这个人所有的行为,他的个人的特征以及家庭的数据,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裸奔的状态。】

  他特别提到,疫情期间,个人信息的抓取,大数据的使用,对疫情防控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如果过度强调数字化,会不会让大家在有安全感的同时,又产生不安感呢?

  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而网络信息抓取无处不在,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代表委员们说,上海最近公布的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就体现了心中有人,尊重人的隐私,保障人的权利。市人大代表、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陈峰进一步指出,要建立一套多层次的大数据保护法律体系,从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个维度来推动和完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不仅仅是做一个条例,它需要做一个系统的法律保护,明确大数据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分类,对不同维度下数据的采集分析、传播、惩处、交易,使用共享及法律责任等等,是一个专业的、清晰的、有所侧重的规则体系。】

  据了解,目前,市人大正积极推动数据方面的地方立法和制度供给,为“数字”做好规矩,让数字成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胡宏伟委员期待:

  【透过立法确定这些数字的所有权,确定产权交易的边界,透过立法行为规则、交易规则的确定,充分挖掘这个数字的价值,让政府成为智慧的大脑,数字是充沛的血液,城市是健康的躯体,打造世界幸福之都,智慧之城。】

  以上由记者顾赬琳、胡旻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