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建言:在安全合规前提下简化移动支付门槛,如何让境外人士消费支付更方便?

  来源:新民晚报

  “只要进店消费,就要刷码支付”,是很多境外人士在沪的感受。为了消除外国人在上海遭遇的“支付壁垒”,去年年底,上海在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重点场景开通外卡POS机超3.6万台,以满足来沪境外人员的刷卡支付需求。但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三大重点场景”之外,在City walk、打车等线下生活场景中,境外人士仍面临“支付难”,买不了一杯梧桐树下的咖啡,也很难独立乘坐出租车。人大代表建言,为了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和旅游环境,提高支付便捷度的各种举措亟需延伸到更多领域,并升级到2.0版。

  问题 “支付难”集中在街边小店和出租车

  “尽管我国移动支付巨头微信和支付宝已宣布全面升级国际银行卡用户服务,推出全新国际版等举措,但境外来沪人员的移动支付难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市人大代表、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亚太中心(BIMCO)亚太区总经理庄炜发现,目前,短期境外来沪人员在本市高端消费场所通过国际银行卡进行移动支付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涉及中小型商户及个人商户的消费中,“支付困难”现象仍然突出,尤其是在街边烟火气和City walk等上海文化体验的应用场景中,仍遇到拒绝接受现金、无法找零、拒绝国际银行卡和无法实现移动支付等现象。

  “受手续费等因素影响,许多中小型商户及个人商户会在后台设置中选择取消‘允许境外信用卡支付’的选项,从而导致短期境外来沪人士无法在富有上海地域特色与本土风貌的场所进行消费,进而影响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

  无独有偶,市人大代表,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国平也指出,目前上海出租车不具备接受海外信用卡刷卡的功能,海外常用的手机支付方式也无法实现,对于短期来沪的外国商务人士或游客,乘坐出租车时支付成为难题,并由此影响到他们对上海的城市印象和出行体验,有损上海国际都市形象。

  “出租汽车往往是海外商务人士和游客到达后接触的第一项本地服务,也是他们在市内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但‘支付难’在出租车上尤为突出。”他说,相较于其他线下场景,在封闭的车厢环境中,加上语言障碍,国外乘客更难得到帮助,使得独立出行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有些企业不得不安排专人全程陪同国外客户乘坐出租车,十分不便。而在其他的国际大都市,出租汽车大多接受信用卡付费。

  建议 多措并举降低商户和出租车刷卡成本

  庄炜建议,针对外卡绑定流程,要充分考虑境外用户的隐私保护、支付习惯和日常需求,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手续,降低境外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门槛。相关部门还可以设立不得随意取消境外信用卡支付选项的规定。“跨境支付有手续费的问题,所以还要配套优惠政策、上限标准,对中小商户及个人商户给予优惠费率,减轻其经营负担。此外,应设立明确法规,规定移动支付机构与商户之间的利益分配,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利益分配机制,使之更加公平合理。对中小型商户和个人商户,可适当给予支持外卡移动支付补贴。”

  外卡支付便利举措也应延伸到出行领域。杨国平建议,上海可以参照纽约、伦敦等地做法,对于刷外卡支付车费的乘客,加收一定比例手续费,从而减轻出租汽车企业和驾驶员的负担,使其更愿意接受外卡支付。“在出租车上实现外卡支付,存在硬件投入成本高、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司机使用意愿不强等特点,仅依靠出租车企业难以做到。建议多部门协同,采取针对性措施和鼓励性政策。”他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主要企业,就出租车实现外卡支付的方式进行研讨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统一设计、生产、安装刷卡设备。“可以从部分出租车开始试点,并在具备外卡支付功能的出租车车身上张贴明显标识,在机场等站点根据需要优先派给来沪境外乘客。”

  市人大代表曹晖则建议,公共交通部门和旅游部门可以协同推出针对外国人的旅游实体一卡通,集成公交地铁、出租车和景点门票的三大功能,并在线下开放售卖和充值,实现即买即走的便利出游。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编辑:包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