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此刻,我们为什么想看《新闻联播》?
此刻,拿出手机,我们在看什么?打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一套“猜你想看”“点赞收藏”“不感兴趣”丝滑连招让人流连忘返,原本枝蔓丛生的信息流逐渐变得更加垂直、更加“纯净”,无论“社牛”“社恐”都能找到各自的快乐。那么,在这个已经可以做到基于兴趣精准投喂信息的时代,我们还会想看新闻吗?
从下面这组数据来看,
答案是肯定的。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截至11月10日,在全国电视市场所有频道总体收视较去年同期下滑5%的情况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各项收视指标逆势提升,19点首播日均总收视率达4.57%,较去年同期提升2%;首播时段日均总收视份额25.79%,较去年同期提升4%;首播时段日均观众规模达1.1亿人,较去年同期提升3%。今年以来稳定收看《新闻联播》的观众总规模约10亿人。2023年《新闻联播》单期最高收视率达9.74%,最高收视份额达40.72%。
一档日更45年的新闻栏目,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想看?这档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栏目,如何讲述我们的生活和我们身处的世界,又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当陪伴几代中国人成长的《新闻联播》从电视屏幕向指尖流转,有哪些创新的火花正在激荡?
我们关注的大事,都在联播里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能用互联网发布信息、传播信息、接受信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真真假假,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看似已经足够。面对国内国际舆论场的种种诱惑与干扰,什么样的新闻内容拥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掌握中央精神,看“联播”;
获取权威信息,看“联播”;
了解全球动态,看“联播”。
亿万中国观众通过《新闻联播》这个平台,聆听党和国家的声音,关注日新月异的中国,了解风云变幻的世界。世界透过这个栏目读懂以人民为主角的中国故事,见证中国的蓬勃发展。与改革开放同龄、伴随时代大潮应运而生的《新闻联播》,在与时代共脉搏中坚持守正创新,把我们关注的大事写在联播里,定格一幕幕时代的瞬间。
#经济发展,实地看看 围绕“提振信心”这一主题,《新闻联播》今年重点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线调研》等专栏,以记者实地调研展现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成就,同时以专业、权威的数据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以事实回击“唱衰中国经济”论调。
#民生关切,高度重视 今年7月底至8月中旬,我国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出现极端降雨过程,《新闻联播》持续在版面头条、次头条位置推出重点报道,将权威发布、动态报道与纪实特写结合形成板块,连续多日篇幅保持在10分钟以上。
#国际大事,客观发声 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等国际热点问题上,《新闻联播》第一时间以权威消息的形式发出中国声音,以总台全球记者、报道员深入战火一线发回的现场报道,阐明客观、中立、公正的中国立场,客观呈现冲突各方的真实信息,展现中国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北京2022年冬奥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目之所及、心之所向的中国故事,在《新闻联播》中深情诉说。在疫情防控、中美经贸摩擦、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等重大舆论斗争中,《央视快评》《国际锐评》《大湾区之声热评》等大量评论在《新闻联播》等栏目集中播出,被BBC、CNN、CNBC等外媒广泛转载。联播评论频频冲上热搜榜,让两个舆论场上的总台声音、中国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强、越来越远。
我们熟悉的联播,在指尖跃动
2023年一季度,《新闻联播》全媒体受众规模达11.78亿人,覆盖87%的全国人口,大小屏用户渗透率均超50%。
今年5月,在《新闻联播》栏目开播45周年座谈会上,总台台长慎海雄特别谈到了联播适应融合传播趋势,继续在新媒体上求突破、扩大传播力的创新实践。“今天的《新闻联播》形象更年轻了、语态更亲和了,在手机移动端影响力持续攀升、涨粉持续增强,特别是青年用户留存时长越来越高……”
#从每晚七点见到每时每刻见 每晚19点,《新闻联播》在大屏端播出,今年以来日均有1.1亿观众在首播时段收看节目。同时,央视新闻客户端及《新闻联播》账号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同步开启直播,央视新闻客户端《今日联播速览》每天首页首屏推送。直播、视频和图文等内容产品多管齐发,让无论身在何处的受众都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联播资讯。
#从联播IP圈到品牌孵化器 《新闻联播》内容制作团队发挥独家资源和人才优势,孵化出《时政新闻眼》《玉渊谭天》《大国外交最前线》等新媒体产品。其中,《玉渊谭天》全网粉丝已经突破1000万,成长为总台言论评论重要品牌。
随着传播渠道不断拓宽、内容不断延展,《新闻联播》的品牌价值在总台融合传播的大局中得到充分释放。一手的权威信源和便捷的收看方式也催生了无数网友的二次创作,以样态清新的多视角内容为《新闻联播》吸引新一轮关注。
#每一次创新都被网友见证 从短视频平台上的新闻消息切条发布,到逐条剖析每日新闻释放的重要信息,再到每日打卡跟读联播文稿……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工作生活的关联之处,人人都是扩大栏目影响力的“联播员”。正因如此,《新闻联播》的每次改变也被网友一次次见证。
2020年,《新闻联播》首次全流程实现时政新闻的16:9高清制播,也迎来了更具科技感和现代感的片头,有网友说“这是本00后出生以来,联播首次换片头”。近期,90后主播王音棋上新登上热搜第一位,网友感叹“见证历史了,看新闻联播长大的90后开始播新闻联播了”……一档栏目的国民性正在于此:每一次改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熟悉的《新闻联播》,不止每晚七点,而是每时每刻。
主播说联播,我们一起说
好的创作不能只是自我独白、孤芳自赏,而是要时时聆听回响,与受众不断碰撞、心心相通。心心相通的基础是互动,有了互动才有共情有共鸣,才能在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同时激荡出更多流量,这也是《新闻联播》不断创新的初衷和情怀。
“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每晚紧接着这句开场白的,是联播主播们富有网感的时政短评。有时他们刚下主播台,就马上投入当天播出的《主播说联播》录制,这档新媒体栏目的“短”“实”“新”可见一斑。
点评神十七航天乘组,“江新林是从贝塔变成了舒克又做了航天员”一句来自网友评论。聊聊课间十分钟,“让孩子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提炼自家长们的呼声。评论区的网友们点赞、留言分享自己对于每期内容的所思所想,与网友双向交流的渠道就这样被搭建起来,《主播说联播》也从总台新闻评论短视频产品的“试验田”,成为行业产品的“排头兵”。
在时政新闻现场抓细节、找关联、找观点、划重点。2019年开播至今,《主播说联播》有力有效带动了《新闻联播》多个网络平台的传播活跃度。今年以来,《主播说联播》总阅读观看量30.5亿次,每月月均阅读观看量稳定在3亿次。仅在2022年、2023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主播说联播》《新闻联播》这两个栏目接连获该奖项新闻专栏奖,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范例。
联播朋友圈,大家一起聊。《主播说联播》《联播+》《上联播啦!》等联播IP圈的新媒体产品夺人耳目,总台众多围绕《新闻联播》内容延伸的融媒体产品也瞄准各自垂类赛道,用鲜明、生动、可爱的语态让网友眼前一亮。
被网友爱称“接机区UP主”“总台最活跃的人脉”的时政Vlog创作者“ToSun记者团”,以独家幕后视角丰富联播的外延故事和幕后细节,在与网友评论和弹幕的互动中不断汲取创作能量。时政新闻好不好看?看过的网友们说了算。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读书看报。”总台旗下的《中国电视报》近期推出青少版,重点打造核心版块“联播划重点”。总结联播内容,扩充时事储备,这位“读报区UP主”正焕新出发,当好青少年学习的“课代表”,让中小学生从总台优秀节目内容中获益。
一档日更45年的“老节目”,正在历史厚重的积淀中,在适应融合传播趋势的过程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踔厉奋发。当“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金标准遇上创新这个总台工作的主旋律,《新闻联播》给出了一份属于总台的答卷:内容在变,内核不变;渠道上新,关注多了;互动更多,情感也更丰沛……
我们为什么想看《新闻联播》?如果联播有形象,应该是权威的、也是年轻的,是坚定可靠的、也是灵动流转的。这档全国人民最熟悉、最关注的新闻栏目,不仅是一代代中国观众心中特殊的“仪式感”和文化习惯,更是实实在在地见证我们的当下,陪伴我们的未来。更有力、更清晰,越实在、越动人,这正是《新闻联播》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