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科学家发现全新抗衰老靶标基因,或有助于改善认知衰老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到2017年底,我国内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2.4亿,占总人口的17.3%。而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18.3%,总量约为4063万。

  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最后死亡的生理过程。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寿命,对长寿的生物学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众所周知,衰老也伴随着行为和认知功能的退化,延长寿命的同时能够终生较好地保持各项生理功能(即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过去人们认为长寿和健康衰老密切关联,但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可由不同机制调控,延长寿命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因此,延长寿命不再是抗衰老的唯一目标。

  问题由此展开,生物在衰老过程中行为退化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如何改善衰老后的行为能力和健康状态并最终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病?

  2020年2月27日凌晨,《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时青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合作完成。

  蔡时青研究组前期工作阐明了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发现了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