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厨房和卫生间,同样有不少贴心的适老化设计。比如在卫生间,有马桶辅助升降椅、支撑型扶手等,坐便器旁还安装了紧急呼叫装置,一旦发生意外,老人能第一时间对外呼叫求援,保障生命安全。

  “我们还有一整套的自动报警系统,卧室、厕所、卫生间等都有,可直接连通到居委会、老人子女等处。”该体验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老人在浴室洗澡,如果时间远多于平时,那么系统就会报警;平时7点多就会起床的独居老人,如果到了9点还没起床,那么也会报警。

卫生间内的支撑型扶手卫生间内的支撑型扶手

  采取差别化补贴方式,将多渠道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

  除了南京东路街道适老化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杨浦区的控江街道体验中心和长宁区的华阳街道也都已在建设。目前,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徐汇区凌云路街道、杨浦区控江路街道与江浦路街道、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已率先启动了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介绍,上海市民政局一直重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自2012年起,每年由市级福彩金出资2000万元,完成100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改造。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性改造8000户,有效改善了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2012、2013年,该项目还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根据评估,上海约有数十万老人有适老化改造的需求。”上海市民政局养老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与上海老龄化程度和家庭适老化需求相比,之前开展的传统式适老化改造还存在覆盖面小、缺乏规范标准、消费市场尚未全面打开等问题。

  2019年底,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本市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部分街道试点开展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希望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工作平台推进此项工作,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适老化改造标准、一套全面规范的适老化改造流程、一个开放便捷的适老化改造信息系统和一套针对不同老年人的补贴方案。

  其中,在补贴方面,上海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均可申请参加市场化适老改造项目,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身体照护等级、是否特殊群体等维度申请不同比例资助。

  同时,此次试点还形成了可选择的适老化改造清单。根据适老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原则,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功能性需求,选择适配性产品,形成居家环境不同场景的产品服务包,包括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阳台等日常活动区域的施工改造服务。老年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基础产品服务包和个性化产品服务包。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在“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www.shweilao.cn)——适老化改造专项模块”入口申请改造服务,也可委托子女、社区养老顾问、居村委会工作人员等代为申请。适老化改造工作平台由上海市民政局建设并委托第三方运营,运营方将组织专业队伍上门进行评估,根据老年人需求确定适老化改造方案,并全程对适老化改造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积极探索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多渠道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如积极协调使用公积金用于适老化改造,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支持,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创新适老化相关保险产品设计,落实从事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企业享受相应税费优惠政策等,从而推动“适老化改造”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