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模式悄然兴起。记者调查发现,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到物流、制造业等行业。输出“共享员工”的行业主要有影院、酒店、景区、餐厅、KTV等临时歇业的行业,以及一些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中小企业;额接受行业主要集中在在线生鲜电商、制造业、共享单车、物流等行业。

  从特点来看,“共享员工”从事的工种比较简单,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目前较多使用“共享员工”的岗位包括打包、分拣、上架、排面整理、仓库整理、一线流水操作等。

  如何成为一名“共享员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与输出企业及其员工协商一致,签订三方协议借调员工支持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则委托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协议。

  一些互联网企业针对疫情专门推出了“跨界”用工平台。“共享员工”的薪资待遇多数以时薪、计件方式结算。调剂借用期间,员工的工资由借用单位承担并由原企业发放,按实际工作时间结算报酬,社保关系没有改变。

  “共享员工”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还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有律师认为,“共享员工”是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一种临时用工模式,涉及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对于企业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风险。“共享员工”可能只是当前的权宜之举,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不会继续大规模存在。  

  不过,也有一些受访企业对“共享员工”较为看好。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说,随着共享企业的增多,可能会出现专门从事“共享员工”管理的平台类企业,“共享员工”会发展成一种更加灵活的用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