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一项调研报告,七成消费者认为按月计费不够人性化应当推行手机流量跨月度计费。上海三大电信运营商承诺陆续推出流量季度套餐。
今年6月份,律师刘明在长沙移动营业厅办理了一个“20元包150M流量”的手机上网套餐。7月结束后,还剩92M流量没用完,进入8月后,他发现没用完的流量在没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全部被清零了。
“我花钱买的流量,没用完的流量不累计?难道没用完的流量我没交钱吗?”刘明认为移动公司月底将流量清零的做法不公平,于8月初在长沙市天心区法院提起诉讼。
市消保委今年组织的一项针对2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83.75%的消费者在使用手机上网套餐,他们中有一半人认为流量月底作废不合理,有七成认为手机流量按月计费方式不够人性化,应当推行手机流量跨月度计费。
上海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承诺已经或拟推出手机流量季度套餐:以季度为周期,不限当月使用。这项被业内认为计费模式的进步,似乎对用户而言还是原地踏步。现在,每个月10元100兆都用不完,难道以后每季度30元300兆就能用完了?【详细】
市消保委针对信息消费现状、信息消费发展趋势、手机流量等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83.75%消费者使用手机上网套餐,42%的消费者会选择较高流量及无线上网时长,保证每月不超出,37%的消费者选择适中流量及无线上网时长,经常关心使用情况防止超出额度。这说明目前的手机上网套餐要么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要么抑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对于流量月底作废,54.43%的消费者表示不合理,45.57%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但是近七成的受访消费者表示,手机流量按月计费的方式不够人性化,应当推行手机流量跨月度计费。
以联通拟推出的方案与其现行基础资费做比较:新的季度流量套餐中,每兆流量平均资费为0.1元,相当于联通现行流量基础资费的三分之一;由于流量的使用期限是一个季度,可以让用户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上网流量,决定什么时候少用一些,何时又多用一些。但对不少原本每月套餐流量都用不完的消费者而言,季度流量包的推出却意义不大。
“超出套餐要扣钱,那没用完的为什么不能退?”一边是消费者对流量清零极度不满,但另一边三大运营商又好似满肚委屈,有业内人士打个比方“月租6000的房子,出差几天能不能算到下个月?交了一年的宽带费,有好几天没用,能不能来年再用”?
其实,“流量套餐”本来就是“限时优惠”服务,月底清零也不是变相扣费,要求运营商取消流量套餐时间限制似乎没道理。
虽然与“用多少、花多少”的标准资费相比,流量套餐要优惠很多,但很多消费者还是觉得“套餐流量月底清零”的规定不合理。“套餐内外的资费相差几十倍,消费者使用流量套餐,用超了不满意,用不完也不满意。所以,简化套餐、降低流量的标准资费,可能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通信专家、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运营商的病灶就在于此。
不少手机在出厂时都会内置一些软件,其中部分会自动联网下载更新数据包进行升级,甚至有个别恶意软件会在手机浏览器中强制植入恶意插件、自动访问一些网页。此外,很多手机的联系人同步、Gmail实时推送等功能也需联网,这些都会产生流量。
遍布在iPhone、安卓等智能手机中的不少免费APP,如小游戏、电子书等,虽然供用户免费下载,但是在屏幕下方内置的广告同样会通过联网进行下载和刷新,闷声不响“吃流量”。
很多地图、导航、生活服务类软件,由于需要搜集用户地理位置信息上传,同样也会消耗上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