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顾客发现,作为全球连锁品牌,星巴克咖啡 在中国的售价 比在美国、英国等地 都高了很多。以一杯规格354毫升的中杯拿铁为例:在北京的价格是27元人民币。在美国芝加哥售价是3.26美元,折合人民币19.98元;在英国伦敦是2.5磅,折合人民币24.25元;即便是星巴克一年前才进入的 新兴市场 印度,一杯中杯拿铁的标价 是130卢比,加上12.5%的增值税、4.95%的服务税,也才折合人民币15元。
尽管批的是高价与暴利,但这次央视的报道却并没有引来一边倒的喝彩,一些大V与部分网友驳斥报道缺乏财务学常识。IBM全球商业服务部大中华区企业转型咨询总监陈果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发表观点,“毛利高不仅由售价高决定,也可能是人工成本等原因。至于定价和利润关系,除供需关系外,还取决于存货周转,据我观察,中国星巴克的翻台率远低于美国,很多人一泡就是几小时,可能也是价格高的原因。”经济学者、北京市政协委员马光远在其实名认证微博上表态说,针对一个竞争性行业,定价问题,不宜简单拿成本来说事。
外媒近期一份全球多个城市的调研也显示,星巴克在北京的价格高于东京、纽约、香港、伦敦等城市。星巴克中国内地高价背后是高额的营业利润率,中国的营业利润率远超美国,甚至是欧洲等地区的16倍以上。[详细]
星巴克2013财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该财季,星巴克中国/亚太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达2.136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0.1%达6830万美元,营业利润率为32%。而美洲区营业利润率为21.1%,欧洲、中东以及非洲(EMEA)营业利润率仅为1.9%。可见,中国/亚太区的营业利润率远高于欧美地区,甚至是欧洲等区域的16.8倍。[详细]
一杯星巴克中杯咖啡拿铁的物料成本主要包括:咖啡豆1.6元、牛奶2元、一次性用品1元,合计4.6元,而它在中国的定价竟高达27元。
市民排队买咖啡
华尔街日报根据星巴克2012年年报绘制的定价构成图
企业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故意拉高品牌定位。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实行对外开放,并开始引入外国的商品,而这类商品的消费者通常具备一定的品牌意识。“通常国外的商品都被认为质量更好、层次更高,比国内产品高一个档次。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可以从他所拥有的事物反映出来。”价格高不但不会成为人们购买的障碍,反而正好吸引了那些希望炫耀财力的顾客争相前往。
卡尔弗指出,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的营业面积要远远大于美国,因为大多数中国客户喜欢在店里面逗留,一待就是几小时,而80%的美国客户拿到了咖啡就走。他表示,“中国的咖啡馆非常拥挤,所以面积必须要大。”
针对“星巴克是否暴利”的问题应该从原材料价格、相关税费构成、前期研发投入、品牌维护成本等产品价格构成因素具体分析,不能简单通过原始简单再生产的观点判断。“外资产品价格贵,但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否有国内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某些国内产品在国内价格贵在国外反便宜,我们渠道的隐性成本是否值得反思?”
从星巴克的角度来看,不能讲定价合理与否。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是合理的,并没有违法。这是商家与消费者的“愿打愿挨”。但是,从道德角度,或许存在不合理因素。比如,每逢节假日,旅游景区的食宿均会上涨,难道这是错的吗?这是根据供需来决定的。只要消费者愿意花钱去购买服务就没问题。
星巴克咖啡在华经营与在美不同的另一方面也浮出水面,那就是租金成本。有消息显示,房租成本居高不下,已经让一些星巴克感到了艰难。今年6月,星巴克进入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关门,原因是房租过高。从星巴克2012年财报中也能看出些端倪来。在中国,一杯售价4.8美元的星巴克拿铁咖啡的成本中,房租占最大比例,达到26%。
对于央视有关星巴克暴利的报道部分网友并不买账,一些网友纷纷为其喊冤。有网友认为,“一杯咖啡不是刚需产品,买卖你情我愿,嫌贵可以不喝”。也有一些网友反思,“为何我们没有一家被广泛接受的中式茶座连锁店?”。也有很多网友则将矛头指向了央视,“为什么我们关注的是一杯咖啡,而不是房价、油价、上网费等等关乎民生的热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