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盒马产业基地为什么选择这个村?一起去“探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航头镇长达村的入口很“神奇”:在车流如水的林海公路下,有一个桥底隧道。从隧道穿过去,“峰回路转”之后,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村里发展了,村民富裕起来了!”说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露出了淳朴的笑容,纷纷竖起大拇指。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近年来,航头镇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因地制宜,构建起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

  产业联合体 让农户销路不再愁

  烈日当空,长达村的稻田已经郁郁葱葱,成了一片“绿海”。

  品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钱品杰刚参加完“新农人”培训。“现在可是农业的好时代。”钱品杰感慨,如今的他只管种出优质绿色水稻,不愁产品的销路。为什么?因为他加入了良元稻米产业联合体。“以前没有渠道,稻谷只能卖1.5元一斤,现在加工好的大米直接卖给良元,可以卖到3.8元一斤。”钱品杰透露,现在他的稻米亩产收益可达2000元,“干劲更足了!”

  “农民不怕种田,怕的是没有销售渠道。”良元稻米联合体负责人王良园介绍,良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联合体内农场、农户等签订协议,制定生产计划、明确生产标准,承包农产品的销售。而农户们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农资。

  他牵头的良元稻米产业联合体,首创了“定制+分红+保障”的农户增收模式,与良橙果蔬产业联合体共同带动12家合作社、27家家庭农场、327户农户,共7500亩土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首先,订单农业是‘定制收益’,消除农户后顾之忧。以粮食联合分社为例,联合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市场需求分析,年初就为粮食联合社成员确定粮食种植品种,以合同形式固定收购价,消除家庭农场后顾之忧,既确保卖得掉,又确保卖得好。”王良园介绍,同样的,产品盈利则让农户享受分红收益,联合体在扣除生产经营管理成本后,盈余部分的20%返还销售方,50%按照联合体成员销售量进行分红。剩余部分的10%作为“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拓展销售渠道等。另外20%作为“风险基金”,并建立自我管理、内部使用、以丰补歉机制,提高应对天灾人祸、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产业,航头镇相关部门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长达村紧紧围绕“城市所需、农村所能、区域特色”的定位,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做强做优产业链,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能级。

  长达村相继组建良元稻米、“红美人”良橙、金花湾果蔬、范顺食用菌、大地花卉五大农业产业联合体,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全镇20家专业合作社、44个家庭农场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升航头镇农业产业的整体实力。

  借势盒马 探索农业更多可能性

  疫情并未阻挡浦东的产业发展。4月17日,盒马产业基地在航头镇正式动工。这个产业基地,将是盒马在上海的“新基石”——集全自动立库、自动存储输送、分拣加工为一体的加工配送中心,预计两年之后投产使用,年营收超100亿元,服务于上海各大盒马门店。

  盒马入驻,对长达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把握好这样的机会?

  长达村梳理前期农业项目,构建了“1+3+5+x”产业发展格局:“1”是盒马基地,“3”是即将建设的296亩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1229亩设施菜田及爱麓海民宿,“5”是五大农业联合体,以及“x”个农业项目。

  航头“土生土长”的上海金花湾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首先“发力”的“选手”。作为浦东首个盒马村(数字)订单农业的载体,金花湾今年计划签约3000亩,现在已签约1200亩。

  “我们引入了数字农业的概念,云计算、大数据,用科技赋农。”金花湾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建荣介绍,金花湾在全国拥有2400亩种植基地,7个分拣、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加工中心,是盒马、大润发、欧尚、天猫超市等供应商,有良好的销售渠道。“我们正在打造高标准蔬菜基地,首批立体种植的草莓,亩产值能翻三倍。”黄建荣说,“两年内力争打造高标准加工、分拣基地,让长达的农业更加标准化、科技化,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技农业带来的福利。”

  对金花湾来说,盒马产业基地落户航头给了合作社更大的发展舞台。“我们想通过与航头各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产销对接,提出农产品种植清单,建立订单式种植合作模式,积极促进航头农业标准化生产、销售,推动供应链建设,实现区域共赢。”前不久,金花湾农联体产销对接会议召开,航头镇近6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金花湾果蔬专业合作社进行采购意向对接。航头镇的大小农户从此有了新的供销渠道。

  黄建荣介绍,此次对接合作,将整合航头镇内现有资源,打造产供销平台,通过订单农业合作模式,不仅使合作社、家庭农场产销有保障,提高农产品收益,流转土地的农户也得到分红,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对接合作能进一步推动绿色田园建设,促进产业兴旺,在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带动下,使航头农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具体怎么操作?黄建荣打了个比方,利用盒马、大润发等企业提供的大数据信息,如果西瓜的需求量大,那么平台内的种植户将收到更多的西瓜订单。“农民负责生产,我们负责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分工合作,效率更高,农民收入也更高。”黄建荣说。

  “航头是新区重要的粮食、果蔬等农产品产区和生产基地,以前各个经营户都是自产自销,不成规模和体系,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的优势就是强化农业产业规划布局,让农户根据市场动态需求,有规划、有计划、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航头镇副镇长周斌表示,长达的未来,将因为产业的兴旺而更加美好。

  家门口变化背后的秘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长达村宛如都市的“世外桃源”,产业兴旺固然重要,村民自治意识的提升也不能少。

  庭院变美还有钱赚

  走进长达村19组沈妹华家门口的场地,宛如进入一处精心打造的小花园:边上错落有致地摆着几十盆绿植盆景,有铁树、罗汉松、黄杨……穿过客厅,沈妹华家的后院也让人惊艳:不大的农田里,种着茶花、樱花等树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民为盆景浇水。“庭院经济”项目是村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村民为盆景浇水。“庭院经济”项目是村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

  “我们家院子现在变得可漂亮了。”沈妹华透露,之前家门口只是非常简陋的一块水泥场地。从“空无一物”到“花木满园”,这样的巨变,源自长达村在花卉产业联合体内探索的“庭院经济”项目。项目的实施方上海农夫果园副总经理周云安介绍,合作社从云南大理引进花卉苗木,经过培育后,把“少年期”的苗木盆景交给周边的农户养护,既能美化农户的庭院,又能让村民增加一定的收入。

  比如沈妹华家,盆景苗木的培育费、看护费,加上场地补贴,一年能够增加8000多元的净收入。“如果自己养护的盆景再卖出去,沈妹华家还能再拿利润的30%。”周云安说,目前这样的庭院经济试点了10户,农户的参与度很高,“参与试点的基本都是65岁以上老人,对花卉也较感兴趣。我们向农户提供肥料、农药,他们只需要负责日常养护。”沈妹华指着庭院里的花草笑着说:“我每天给它们浇浇水、除除草,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六长”管好家门口

  漫步长达村乡间,每家每户的庭院都整理得干干净净。在多年来养成的乡风文明意识之外,长达村开创性地运用“六长制”,推动农村综合环境的提升。“六长制”包含河长、路长、站长、庭长、园长、桶长,这些村民担任的“六长”对组域内的河道、道路及道路的绿化美化、垃圾站、三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及健身点、垃圾分类工作等做好日常巡查、监管、维护和指导,形成“村民巡查、村民上报、村民治理”的管理闭环。

  “大哥,你这两盆花都枯萎了,处理一下吧!”茹燕华是一名“庭长”,每周她都会抽空巡视一下自己的“管段”,“宅前屋后有没有堆物、植物是否还存活,我都会看一下,有问题直接和村民沟通,大家都挺配合的。”茹燕华介绍,以前村子里的堆物特别多,村民也不怎么配合工作,“现在道路硬化了、环境提升了,大家开始自觉维护村庄环境,住城里的小辈也都愿意回村里了。”“我这儿正好有块绿地,一到黄昏,大家就爱在这里聊聊天。”村民老王说。

  破解垃圾分类难题

  垃圾分类一直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短板。在长达村,扔垃圾这件事可一点都不含糊。

  天刚蒙蒙亮,长达村保洁员、“桶长”王阿姨就开着智能收运车来到长达村9组,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垃圾桶,旁边实际贴了一张芯片。王阿姨收垃圾的步骤比传统多了一步。她拿起村民的垃圾桶,放在收运车上,智能收运车的显示屏上立即显示了收运车编号、垃圾桶户主信息、垃圾桶类别及重量等数据。这家人垃圾分类情况如何?王阿姨可以直接在系统内给出评价。村民的环保积分还能在村里换肥皂、换食用油。

  长达村村委会内的垃圾收集及分类管理系统,则掌握着芯片分类垃圾桶、每辆垃圾清运车、垃圾生化处置站等设施的实时信息,对投放、收集、清运、处置各环节全过程数据化监管。

  “监管与激励之下,大家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都很不错。”长达村党总支书记瞿捍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