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于今年初发布了“十四五”时期本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提出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本台记者汤丽薇走访了位于金山区廊下镇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这五个“高”的纲领性要求正在田间地头以最生动的形式一一实践。请听报道:

  什么是现代农业?四季如春的温暖大棚?田地里奔忙着的各种农业机械?悄然现身的无人驾驶播种机?或许在许多人心中,这些就是答案。不过,对于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余汛洲这样的“行内人”来说,真正意义的现代农业是从改变“靠天吃饭”开始。

  [现代农业首先是用工厂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把它的种植环境都做到可控,比如说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各种植物生长的要素做到可控之后,那么它的产量也会变成可控。]

  步入位于廊下镇的一个个果蔬生产基地,你会发现被新技术赋能的现代农业远比想象中的有趣。在一座占地25000平方米的金塘农业 “番茄工厂”内,四季如春的玻璃温室里没有土,也看不见飞虫,每一株番茄都仅仅靠一小块“岩棉”和一个“点滴”就可以实现供养。这里的主人刘必江自豪地说,这套从荷兰引进的技术,不仅可以精确控制每一株番茄的果实数量,更能够大大提高产量和质量:

  [这叫岩绵,用石头经过高温融化把他甩成絮再压制,它能够非常好地给植物保水保肥,还有非常利于它的根系发育。营养是水肥一体化,它就像西医达到一个精准的补给,那个黑管是给他补充二氧化碳的,里面的温、光、水、气、肥都是自动化控制。]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这些“温室里的花朵”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各品类番茄都可以实现全年生长,年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了十倍。而像这样的“亩产英雄”近年来在廊下这个现代农业小镇不断涌现,比如蘑菇种植户陈明云自从2年多前给自家的蘑菇们改善了“住房条件”,建起一座能坐着电梯采摘蘑菇的“竖起来”的现代农场后,很快就成了村里的“大户”,还成了盒马和叮咚的供应商:

  [我们原来是茅草蘑菇房,一年只能种一次,很难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后来我们转型成现在的工厂化,菇房管理是全自动电脑控制,每年可以一间菇房可以种十次,现在菇的品质好了,价钱也卖得好了,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相比各类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更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植入”田间地头。别看陈明云现在对自己的现代化菇房赞不绝口,此前对于花大成本改造,他就一度犹豫不决。余汛洲回忆说,早几年和陈明云有着一样想法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为此镇上开始想出各种办法,帮助大家的头脑“升级”:

  [做了一个农场主沙龙,让这些农场主坐下来把目前的政策给他们做宣传,最近有什么好的想法,在做什么事情,大家互动有无,然后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第二个就是对外找更好的一些先进的经营企业进来,带动本地的种传统蘑菇的老百姓转型升级。]

  如今,种植户们思维越来越活络,不仅仅是生产,从包装到售后,大家也开始一起“玩转”现代农业,刘必江去年就拉上“隔壁家”的蘑菇和各种蔬菜与他自家的番茄一起做起了在线农产品大礼盒推广,反响很不错,今年他又开始尝试,让芬芳的啤酒花绽放在上海的土地上:

  [啤酒花也是无土栽培,而且它是垂直生长,它会长得很高,然后我每年可以栽三次花,现在流行的是精酿,这个鲜花酿啤酒的风味非常好,主要以跟百威合作的啤酒花种植为主,将来会是他的这边一个新品的或者新技术的研发中心。]

  以上由记者汤丽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