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动智慧交通“一网统管”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基础建设,深化数据融通共享,线下线上环环相扣、有机联动,让交通运行更“聪明”、更智能。
一是建成投用道路交通管理新系统。今年10月前,IDPS系统就将建成投用。该系统将道路交通运行的方方面面纳入“一网统管”,用“城市大脑”实时感知和综合测算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控拥避堵,降压事故。同时,该系统还将为城市交通规划、政策制定、建设施工、设施运维、源头监管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提升事故预警智能化水平。通过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气象、车辆、驾驶员等数据的采集和人工智能分析,使事故预警更科学、更精准。此外,推动将目前已经运作成熟的渣土车右转超速预警模式,向长途客车、危化品运输车等其他大型车辆延伸。
三是推进智慧交通应用升级。年内,全市将建设“智能信号灯”路口1600个;新型行人过街提示系统的建设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提升对行人闯红灯的执法力度。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将RFID技术应用范围扩展至外环外,规范快递外卖骑手的交通行为。
四
创新拓展便民服务手段,不断办好民生实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市民需求,优化交通管理、简化办事流程,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一是持续深化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按照公安部部署,上海公安机关已全面落实“非现场交通违法异地处理”政策,即驾驶人对交通违法无异议的,无论哪里上牌或哪里发生的交通违法,都可以在本市违法审理“窗口”处理。同时,本市将于近期,进一步放宽“轻型多用途货车”(俗称“皮卡”)的注册登记条件,届时,“轻型多用途货车”不仅可以沿用原小货车额度申请注册、登记上牌,也可参照当前“沪C”小客车的管理模式进行登记上牌(车辆性质只限于“非营运”)。
二是继续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为缓解“停车难”问题,疫情期间增设的51处道路停车场、1800个停车泊位将继续延用。今年,我们还将会同市交通委,在中心城区大型公共场所及周边道路,新增出租车候客点100个。
三是不断优化市民群众的业务办理体验。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工作,向派出所“综合窗口”下放车驾管、交通违法审理等交管业务,逐步在全市范围实现交通违法申诉等业务的“一窗受理”。完善“交管12123”“上海交警APP”等“互联网+”集群,优化车驾管业务流程,让市民群众办事更便捷。
编辑:顾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