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地方,过往行人投诉夜间照明不足,提出要增加路灯;结果光线太亮影响了周边居民休息,又引来新的不满。面对不同诉求,如何同时兼顾?本台听众热线62706270近日就接到这样一起“光污染”投诉。小小一盏路灯,其实也有着精细化管理。请听本台记者胡旻珏发来的报道:

  听众尹女士来电反映的这盏新路灯,一个月前安装在延长西路志丹路口。

  [他竖了一个很高的电线杆,上面放了两个太阳灯,太阳灯就直照我们这幢大楼,4楼、5楼、6楼、7楼都能照得到,晚上就像白天一样的亮。]

  记者在现场看到,毗邻居民大楼的这侧人行道上,新加装的这两个“太阳灯”,亮度远远超过其他路灯。尹女士说,晚上,把家里两层窗帘都拉上还能看到光。

  [它跟路灯一起开关的。我们边上有光新路铁路桥,我们在桥上也有灯,我们桥边上、辅道上面也有灯,延长西路也有路灯,不知道这个灯照在那里干嘛。]

  那么,为什么会新加这一组路灯呢?普陀区市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陈先生说,也是因为有居民投诉,说路口太暗。经过协调后,特地装了个增量的路灯。

  [当时的话也是那边有个小广场,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我们加装了等于说一个双头灯,保证小广场的的照度,还有它的区域范围,保证行人行走。]

  结果,解决了广场照明不足的问题,却引来了这边居民的不满。

  能否同时兼顾两者需求?工作人员又去现场看了。

  [再派施工队再去把灯泡的照明度再调一下,因为他之前的话是4000瓦的那种白炽灯,我们把它调成2500瓦的,看看亮度是不是可以降低一点。]

  不仅降低了亮度,工作人员还对这盏灯的照明方向进行了适当调整。

  [后来又和居民到到现场去了。我们把灯的角度往路面方向又调了一下。因为它北面的话是有居民楼的,南面的话博物馆相对来说还好一点。]

  目前,这盏路灯既能补充附近广场的夜间照明,也不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作息。听众尹女士反馈说:

  [我晚上在这里确实是搞好了,蛮好的,他现在就照路面了,那就行了。]

  其实,城市管理中越来越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地方、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群体会有不同诉求,如何在“大目标”下兼顾这些“小需求”,越来越考量城市管理者的用心和能力。一盏小小路灯,同样如此。

  以上由记者胡旻珏报道。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