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全力打造3-5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辐射带动高校周边高新园区、产业园区等形成若干个产值规模达到千亿元级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孵化培育1万家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主要任务

  重点围绕6个方面,提出了21项任务,主要包括:

  1优化大学科技园功能及布局

  • 强化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四大核心功能。

  • 优化大学科技园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在重点区域合理布局建设大学科技园;因情施策,探索“多校一园”“区校合建”等建设模式。

  • 推进示范性大学科技园建设,紧贴高校主校区,围绕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大学科技园示范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支持已建大学科技园升级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发挥高校的主体支撑作用

  • 推动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库建设、共享,鼓励开放学校科研基础设施、设备、数据等,支持高校依托研发设施为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服务

  • 提升高校技术转移服务功能,将校内技术转移机构与大学科技园进行联动成效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将技术转移服务人员成果转化绩效作为专技岗位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 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科研人员可利用职务科技成果创办企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畅通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操作路径和转化渠道。

  3加强大学科技园能力建设

  • 支持大学科技园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 支持校企共建创业学校、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 构建高水平创新合作网络,发挥大学科学园联盟作用,推进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和协同。

  4增强区域创新服务和承载能力

  • 提高创新创业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大学科技园与所在区内的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错位发展,优化区内土地供给,盘活存量资源,为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空间。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提供各类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参与和支持园内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 提升周边社区配套服务功能,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社区配套服务,形成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创业环境。

  • 形成若干创新创业集聚区,在推动大学科技园内孵化成熟企业向周边园区转移的同时,引导创新实力强、领域关联度高的各类主体向大学科技园周边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