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还有关于人才的问题吗?

  企业代表:我是来自伊顿公司的,是负责公共事务。

  王书记:我去过两回了。

  企业代表:伊顿中国,我们是一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我们在吸引人才上不仅看本土的中国人才,我们更看全球的人才。  

  企业代表:对总部来说是挺方便的,各方面包括本土人才入沪,我们希望政府提出透明率,办事我们材料交进去了,可能都不知道在哪一环,政府的大数据,或者它更进一步的透明。另外也是希望这块能够有更多人才进来。有更多的举措。

  另外也谈到一点交通,其实也是反映了我们北临空相当多企业员工的心声。目前这段改造工程造成上下班的拥堵,我们一个是希望我们的规划在出来之前要倾听大家声音时,也要及时地告诉我们进度,这个工程什么时候结束?我们目前进展到了什么地方?

  企业代表:现在我的问题是我们建议,是不是能够把居住的问题再提高一步?特别是公租房这块。目前据我了解,公租房对青年人才倾斜力度只有10%的比例,公租房是给目前经济有些困难的人群。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对人才引进方面加大一点比例?

  主持人: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公寓解决,为什么一定要挖人家的公租房的资源呢?

  企业代表:因为人才公寓也非常有限,据我了解人才公寓在长宁只有500套。两居室的房子从两年前的三四千块钱,但现在六千块钱的资金成本,使得我们在人才挖掘竞争力上略显一点弱势,我们希望通过公租房补充这块,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还有关于人才的问题吗?

  市民代表:王书记你好,我现在是在长宁区做一个自主品牌,我在韩国留学,是本科学位。现在在长宁这边因为自主创业,拿到了一些比较好的福利政策,因为长宁区对归国留学是有扶持的。我现在自己成立企业之后,还是像刚刚谈到的问题。我的核心团队都是一些归国人员,相应我们的住房跟国内的创业企业是一样的。我对孵化器的理解是一个阶梯式的,本来一个月可能要扶持400到500,对我们有一个住房补贴,但随着我们的成长,半年之内把这些消除,跟借贷的方式一样。

  主持人:这样才比较公平。

  市民代表:这样才是比较有建设性的。

  市民代表:如果有小微扶持政策我们会非常高兴,因为周边很多都是希望回国创业的。但是上海的房租也是在这里,我们不是不能赚,但我们前期成本摆在这个地方。不管是房租还是店租对我们来说压力都很大。

  主持人:在长宁创业成本是不是相对较高的?

  市民代表:其实相比周边来说还是比较好一些的。

  王书记:在政府的服务当中,围绕人才服务这块,我们有一些实际的具体做法。刚才大家好多都谈到了人才公寓。

  主持人: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长宁两居室的房子已经六千块钱月租金了。

  王书记:这块我们确实下了很大的努力。跟大家报告一个数字,我们过去两年半时间解决了4500名各类企业技术骨干、高管人员住房问题。

  主持人:什么叫我们解决了?

  王书记:我们帮助提供人才公寓,通过类似的方式解决了4500名,这个数量从全区来讲是比较大的数量,但具体到某个企业就比较少了,因为我们全区两万多家企业,但总量还是不少。这块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寻找一些资源,因为现在长宁房源已经不多了,土地资源也不多了,但我们还会想办法积极进行筹措,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我各类企业在人才特别是居住方面关心的问题能够解决的更好。

  我们非常看重环境,就是营商环境的打造来集聚人才。在营商环境打造方面我们最看重的实际上是三点。现在外面有种说法,叫国际化、便利化、市场化是营商环境的几大标志,但我们认为在长宁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最看重的实际上三条,因为国际化已经是我们的特征,我们最看重的是法治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和城去的安全度,我们相信世界上最一流的人才对这方面要求一定是非常高的。

  在企业的人才服务中,不仅仅只是住房。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相关的政策的服务,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方面。按照十三五的构想,我们设想我们长宁要打造虹桥人才服务特区。

  主持人:王书记等一下,特区这个概念?

  王书记:那一定是和其他区不一样的,这听上去有点野心或者是雄心勃勃,但其实也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工作基础之上,我们感觉我们有这个条件,我们跳一跳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主持人:我们感觉自贸区有些政策像特区,但长宁给自己也提了这么高的要求?

  王书记:人才服务。

  主持人:特区要突破很多现有制度的局限。

  王书记:对,我们现在有一些尝试和探索。比如我们在境外人员就业许可方面,这是一项行政审批,事权不在区里面,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争取,市里把这项就业审批的受理放给了长宁,从去年年初放给我们。实行下来全市30%受理量是在我们长宁,一方面说明我们长宁的外籍人员数量比较多。但实际上分析了一下数据,里头很多并不全是为长宁的一些境外人员服务,很多也是为闵行、青浦、普陀等等服务,我们很乐意为其他区县的人才服务。但首先是服务好我们区内的人才,这也是突破了行政管理区域化这个概念,我们长宁很乐意做这些工作,拿出我们的资源。

  由于有这个好的基础,我们最近和市里争取,把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外国专家证受理,全部放在我们长宁,在我们区里就可以受理。在市里它是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我们这里我们就是一门受理。就放在一个区域,地方就选在临空地区,我们金钟路上选了一个点,下一步我们现在正在和公安在谈。出入境管理,境外人员归国回来,出入境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块,我们也同样放在一块地方。我们就把境外人才过来涉及到相关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服务放在一个地方,而且我们一定是最高的效率能够服务到大家,希望我们把人才服务工作做好,使得我们在人才特区方面能够有扎扎实实的一些举措。

  主持人:流程还要公开透明。

  王书记:当然,流程公开透明,跑一次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尽量不要大家跑两次。在企业服务过程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前天市里头四个委办局刚刚出台了41号文件,实际上就是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条人才政策的一个细化具体措施,这里头有很多很具体的为人才怎么办证,怎么居转户,怎么直接落户,海归人才怎么直接享受120分人才居住证积分问题,里面都有一些很具体的措施。

  当然在企业服务过程当中我们也会给到一些政策,特别在孵化器方面我们有很多政策。所以刚才我问你是办一个孵化器还是直接一个生产型或者服务型企业。各类企业都有具体的一些支撑。

  这个是在人才服务方面我们主要做的,除此之外,其他的医疗、教育等等都是人才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这些我们长宁都有比较好的一些基础,我们下一步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按照提高质量的标准,把我们医疗教育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没想到,王书记,你们长宁区把人才聚集作为你们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指标,或者叫一个目标了。

  王书记:对。

  主持人:这个高度你们是上升到了一个等于是整个战略思考的角度了。

  王书记:对,这既是我们长宁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立足全局,上海发展的全局,找好我们长宁的定位,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既是对全市做贡献,也是为我们长宁未来的发展集聚后劲。

  主持人:未来当我们关注各种公共政策,尤其是人才政策的时候,我们更渴望看到长宁在未来五年规划当中,能把属于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的政策,你们用更细的细则,你们用更好的公共服务,你们用更好的制度保障流程,最后在上海能够做出一种标准和示范来。

  王书记:对,希望为各类人才都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