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谢谢吴书记。吴书记讲到了一点,虹口区恰恰曾经是你劣势的资源,未来很可能变成你的优势。就是当人们的生活慢慢地朝休闲、文化需求这个层面上去转移的时候,虹口区大量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就变成了未来虹口区吸引人、集纳人,或者说变成虹口价值的一个方向,这可能是未来虹口要紧紧抓住的。所以我就明白为什么虹口区一定要打造一个宜游的街区。

  可是说到宜游,吴书记,我查资料时发现,虹口区是唯一的上海中心城区里有三条水系,而且能够相互交叉的一个区域,水系旁边是各种各样的有特色的建筑。曾经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梦想,在虹口能不能坐着船上班?因为虹口有丰富的水系资源。在虹口我们能不能在旅游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现在上海旅游局正在打造步行的旅游线路,我看到徐汇区推出了一批很好的步行的武康线路,这是不是也是未来虹口区一个旅游的方向。

  吴书记:对,虹口的水系发达是有着它重要的独特优势的。早年上海到处都是水,水乡嘛!后来我们把水填了变马路了,虹口也有不少这样的地方。可喜的是,可以庆幸的是,我们虹口现在依然保留着比较丰富的水系,我们八个街道,每条街道里面都有水,这些水现在都是黄浦江的支流了,这些丰富的水系使得虹口水的资源,成为我们一种未来发展很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将来的旅游资源,或者说至少是休闲的资源。因为旅游需要有特色的景观,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但是我们这个地方可以走走逛逛。眼下这几条水系不能够完全走通,至于坐船上班,虹口现在可以坐到您在浦东住,可以坐轮渡到虹口来,还是没问题。你在日本,也可以坐邮轮到虹口来,没问题。但是在虹口区内部,眼下船还是开不了的。

  我们前期曾经有人做规划时尝试过,包括我的前任于区长,都曾坐船从水里面走过,特别小的船,但是后来发现船在有些地方,因为水面离桥太近了,你只能趴在那儿,所以坐船的体验是不太好的。如果你要改造,动静太大了,可行性包括经济上都有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个水资源依然是我们很重要的资源。

  就像您刚才说的,我们考虑要做一个慢行系统,现在实际上已经在做。我们以音乐谷为起点,音乐谷处在四川北路的横浜桥附近,包括这位居民讲的多伦路,离那个地方也不太远。沿着横浜桥顺着俞泾浦就可以走到音乐谷,现在这条路大部分是可以走通了,我们这几年一直在修。

  音乐谷到1933附近有非常优美的三条水系相交汇的地方,从音乐谷沿着虹口港,那个地方是俞泾浦和沙泾港汇聚在音乐谷这个地方。汇聚成了虹口港,后面一段是从音乐谷到黄浦江,这一段也修了一部分的步道了。再有,到明年,就可以从黄浦江岸一直走到四川北路。所以这个地方在未来“十三五”期间,我相信您会发现在虹口的中南部地区,有几条路可以走的,可以构成一个三角。沿着四川路可以往南走,走到河口地区。河口地区沿着大明路以南,沿黄浦江岸,沿着苏州河黄浦江岸,现在这条路基本上可以走通,还有少数的断点,但是大部分是通的,大量的绿地可以走。

  从黄浦江边,沿着虹口港、俞泾浦可以再走回到四川路。这样一套慢行系统,有的是在水边,有的是在水上。上个星期五还在跟我们建交委规划局在研究,有一段我们可能要通过水下来走,因为这个体验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体验,希望各位市民朋友将来有机会都在这儿能走一走。走通虹口,慢行生活,这对大家的健康、身心都会有帮助。

  主持人:谢谢,虹口将出现一条可以在虹口区域内走通的,专门为步行修建的慢行交通系统,而不是说这条路能走通了,您这个系统是专门为步行的人修建的一条慢行系统。

  吴书记:是。

  主持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吴书记:这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全部完成,但起码南端水上的这条线,我估计到明年,应该基本就可以走通了。而且通过这条水上的步行系统,可以串联虹口若干个文化景点、旅游景点,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味道的一个东西,会提升我们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主持人:希望未来“十三五”期间,上海又出现一条新的步行的旅游道路,最后没准它就会成为上海旅游今天一张大大的、闪亮的名片。

  吴书记:我觉得可以期待。另外我们也在考虑,在北外滩地区,滨江有一条步行系统,靠近江的地方我们现在也在规划,将来我们在整个北外滩的建设当中,也会有一个立体的交通系统,包括步行,可以在北外滩的区域当中走通。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我们都希望走通。有的是过大明路的时候,我们招商的时候要求,你必须得承诺你将来建设的过程当中要能够预留接口,必须要承担建设费用,你要把大明路南和路北,就是北外滩的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要把它联通,通过地下可以步行地联通,地上一些地方我们建筑之间,也要进行沟通。

  主持人:虹口应该成为未来最亲近行人,和最想创造一个,走着路就能看风景的街区。

  吴书记:对,对行人友好的城市,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的友好城市。

  主持人:对行人友好的城市,才是你所认同的城市风貌?

  吴书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