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梯加装成功案例不断涌现,政府配套措施的持续完善,上海老旧小区居民对加装电梯信心倍增,推进速度大幅提升。长宁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仙逸居民区,时隔7年从“加梯个案”走向“规模化量产”。昨天(29)上午,仙霞新村街道蓉城小区业委会所辖仙逸和芙二两个居民区共有22台电梯共同开工。请听报道:
[有消息可以装电梯以后我们就盼了,这次我们是第一批装,很高兴。
我们通过率很高的。政府为我们老年人做好事,我盼着早点装好早点享受!]
看着居民期盼的笑脸,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的思绪又回到了7年前。那时长宁第一桩老旧小区加梯案例就诞生在这里,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候办手续、敲章都是居民自己去办,没有一门式服务的。现在政府全力支持,我们党建引领引进了第三方,资源整合下老百姓的参与度也比较高。成片加装电梯可以节约一些成本,包括重复的开挖,对今后维保也是很有利的保障。]
仙逸居民区99栋楼组中超过60栋适合加梯,一改先征询后出方案的做法,这次带着每栋楼组的专属方案上门征询。居民乐先生拿着一册《仙逸小区加梯指南》告诉记者,里面用通俗的语言回应了关于采光、通风、噪音、流程和成本等好多疑虑。居民区还专设了领导和工作小组,挂牌了加梯办公室,让群众少跑路。
[我看了以后很放心。这里街道里委、装电梯的很好的,双休日也不休息。方便多了,很认真,包括杨书记有什么大问题总是第一个出来。]
从个案到量产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张金秀劳模工作室的志愿者顾颂珍,3个月前成为加梯工作小组成员,和楼组居民志愿者跑了不少腿,费了不少口舌。
[有的房子借掉,就一家一家去找。青浦、宝山、松江,还有昆山,不管再远的路我们也要去。也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但是我们最终还要把骨头啃下来。]
资金也是绕不开的难题。在市区两级财政共补贴40%的基础上,居民区向银行争取了低息贷款,并推出全款、50%首付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付款模式。杨家生说,这为不少困难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最终同意签字。
[最高6楼来算,4到5万左右,零首付,跟代建公司签个协议,15年每个月出三四百块。政府为了助推加梯工作,允许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原来没有的。
全面加装电梯奠基仪式开始(好)]
开工仪式上,作为主持人的杨家生对现场居民说,
[只要大家有意愿,我们一直会把电梯加装下去。再接下来我们精品小区马上跟进,我们这个小区今后将会是很美丽、很有居住水平的小区,大家期待不期待(期待!)]
以上由记者汪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