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感染人数上升,“120”及整个院前急救体系也迎来“大考”。本市院前急救体系由市急救中心和9家郊区急救中心组成,现有急救车辆1251辆,从业人员4046人。近来,“120”始终处于高位运转:12月23号,全市“120”呼入51852个,较前一日上升4.7%,全市“120”出车5101车次,较前一日上升2.2%,近一周环比上升33.5%,人员在岗率达70.3%。“120”以及各大医院急诊全力以赴,努力收治患者,疏解病痛。普陀区中心医院是上海中心城区“120”接车最多的区级医院之一,12月24号单日接救护车达到62辆,而其急诊本身就诊人数也超过了1300人次。虽然人手紧缺,但急诊医护人员仍然坚守岗位,院方也调动全院力量支援急诊一线,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开展积极救治。

  下午3点,已经发烧5天的吴老伯被120送入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室内,护士们第一时间交接后立刻询问检查、测量血压。

  [护士:什么不好?

  家属:他今天发高热40度,前两天已经发热了就没那么高,已经第五天了。

  护士:你们别动,给他针打好啊。(去挂号,你跟他说是救护车来的要登记。)]

  这边刚腾出位置安置好病床不到1分钟,又有一位老先生,因为发热被120送进急诊室内,此时急诊室内连转身都已经有点困难了。

  [跟车120医生:无尿两天,发热。

  护士:不要放进来了吧,没地方放了,要么外面放一下吧?

  跟车120医生:车子上生命体征好的(咳嗽声)车子上133,76。]

  这边刚绑好血压带还在等结果,那边91岁的丁老伯躺在120担架床上被推进急诊室,堵住了入口,护士赶紧跑来疏导。

  [病人:出不出去了。

  护士:往左边绕往左边绕]

  丁老伯的家属告诉护士,虽然没有发热,抗原也是阴性,但丁老伯已经连续两天吃不下东西,所以拨打了120。

  [护士:什么不好?

  120跟床医生:90岁气急气喘来的。

  护士:那要吸氧了咯?来往那里拉,你旁边不是有个氧气筒吗,给你准备好了。不要动不要动,氧饱和好的哦,96,不要紧张。

  家属:谢谢谢谢,你们碰到多了,我们碰到自己家里,紧张类。]

  虽然不停喊着没地方,但护士们还是努力腾挪转移,最终丁老伯被安置在了入口左侧靠墙处,右侧安置了另一位老先生,留出了窄窄地通道。不到20平的急诊室内,有近20张病床。

  从12月21日开始,普陀区中心医院120接车辆从日均20辆左右增长至昨天的62辆,急诊量也从日均500人增长至昨天的1300多人。急诊护士周霞晴昨天加班至深夜,当天继续到岗。

  [就是忙呀,不停忙呀,都没好好休息的呀,谁叫我们现在这份职业呢,家里小孩老人都在发烧,但是根本也没办法去照顾他们。]

  [现场声垫]简单几句话后,周霞晴揉了揉突然湿润的眼睛,继续投入到忙碌地工作中。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殷佩浩说,为了不形成挤压,目前全院统一调配床位。

  [担架床,我们紧急去采购了,也有陆陆续续在到,增加了17个平板车,原来我们有30几个,总共加起来大概有50左右。我们尽快加快周转,分诊,尽量把病房往里收病人,减少压床。]

  同时他也建议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家中可以配备吸氧装置和简单药物。

  [运力增加,医务人员的力量也增加,但是应对就诊高峰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刚才我看来的救护车,基本上老年人都是缺氧状态,可以在家里是否备用一些应急吸氧装置,还是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家里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自行自驾车的方式,可能稍微能改善120目前运力紧张的问题。]

  以上由记者车润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