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于5月30日凌晨送至新华医院抢救室,医生们在讨论中。患者于5月30日凌晨送至新华医院抢救室,医生们在讨论中。

  “非常重!”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葛晓利看到患者后,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救活,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尝试。

  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费爱华组织全力抢救,医院迅速成立包括急诊、高压氧、胸外、心内、呼吸、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对患者双侧气胸予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纵膈气肿予气管前筋膜切开排气等处置。

  不仅如此,对于这类病人,更重要的是通过高压氧加压,使体内的压力增高,气泡体积缩小,解除气体对血管和组织的堵塞,来实现症状的缓解或消失。根据当时的情况,必须加至6个大气压下的环境,这相当于水下50米的压力。

  李游非常危重,高压氧加压必须有人陪伴,可医护人员均没有深海潜水的经验。此时,新华医院向上海打捞局发出求助,后者立即派出3名有丰富经验的潜水医生吉宏伟、黄知果和邵天宇协助治疗,同时还增派2名经验丰富的潜水长沈晓虎、李国涛,先后进入高压氧舱,陪伴看护李游。

上海打捞局潜水队潜水长李国涛在加压50日的舱内陪伴照护患者。上海打捞局潜水队潜水长李国涛在加压50日的舱内陪伴照护患者。

  上海打捞局潜水队潜水长沈晓虎说:“我们也是潜水员,也希望他能够脱离险境,能帮忙就尽量帮一把。”

  就这样,李游在高压氧舱内心电监护下进舱治疗,整整持续了45小时。随着治疗的进行,李游脏器损伤的指标逐步好转,顺利出舱,转至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经医护人员进一步精心治疗后,李游生命体征平稳,能睁眼,有肢体自主活动,肺、心、肾、肝等指标均明显好转。遗憾的是,由于转运过程延误较长,李游仍然留下了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接下来仍需进一步康复治疗。

  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教授表示:“这样的救治在国内外都较为罕见,国内肺气压伤的治疗也只有个案报道。这一次的救治不仅体现了医学领域多学科合作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医疗与社会其他力量的密切合作,才为这个家庭赢得一次康复的机会。”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