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码魔都|上海:赶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

  新华网上海1月26日电(记者袁全 史依灵)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以过硬举措确保上海始终是一座安全的城市。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超大型城市如何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建立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成为今年上海两会的焦点。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回望过去: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而言,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考”。上海是否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不难找到答案。采访中记者发现,“精准、高效、有序”多次出现在代表委员们对上海疫情防控的评价中。

  “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多跨部门的合作。”在24日的小组会议上,谈及过去一年的抗疫经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宋耀君说。宋耀君表示,过去一年中,上海所有的决策、所有方案的实施,都是将精准防控作为“落脚点”,抓住关键人群、关键场所、关键环节。

  基层是社会治理能力的镜子,也是疫情防控的末端。上海市政协委员李海林表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上海基层社区从街道到居委,做好了社区进出测温、人员流动控制、居家隔离管理、疫情下生活服务支持等工作,在疫情监控及疫情防范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回望过去,我们还要锻长板、补短板。”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表示,发热哨点和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都是在疫情期间诞生的产物,这也提醒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更新和升级需要成为一个长效机制。“上海‘公共卫生建设20条’的出台,便是对我们的一个启示。”周俭说。

  聚焦当下:“陶瓷店里抓老鼠”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因奋战在抗疫一线无法到场参会,他通过线上提交议案和建议,并录制视频,远程参加专题审议。

  虽然不能来到两会现场,但并不耽误“张爸”场外履职。24日,张文宏在微博发文,用“陶瓷店里抓老鼠”描述上海的防疫工作,既要做到快速追踪,同时又能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远程”参加专题审议。受访对象供图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远程”参加专题审议。受访对象供图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灭“老鼠”需要智慧和技巧,也要依靠人民群众。作为超大型城市,上海面临防疫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陶瓷店里抓老鼠”生动地回答了上海在当下如何在保卫城市卫生安全的同时,又将城市“交还”给人民。

  发布会及时粉碎谣言、病例发布中只提轨迹不提人、宠物被允许带往隔离点……近期,上海防控工作的点滴细节无不彰显城市的温度。有网友留言称,执政需要智慧,只有真正懂得尊重大众的隐私和权利,才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全民参与。”周俭认为,发动群众对防疫工作至关重要,疫情加强了民众个人防护意识和对传染病的应急反应能力。“政府、医院和社区共同努力,加之上海市民的自觉配合让整个防控体系变得立体、高效,我对上海的防护体系充满信心。”周俭说。

  放眼未来:建公卫“铁军”,锻科技“利剑”

  防疫举措的落实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赋能和人才的支撑。

  列席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表示,近期上海的疫情提醒我们,需要扩展并创新防控思路,弥补技术性不足,展现上海科创中心的国际实力。

  朱同玉建议,充分发挥上海在环境检测,特别是污水检测、粪便检测和其他环境检测等方面的体系优势,集中力量对生活污水、医疗机构污水和化粪池以及卫生间等可能涉疫的重点场所取样,进行核酸检测,从而识别出重点污染场所,并快速实现管控和对重点人群的隔离管理。

  “他们是疫情的‘守门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尤显迫切。他建议,各大医学院应扩大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招生数量。“甚至可以设立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双学位,培养复合型的公共卫生人才。”

  “上海在科学防御、精准防疫方面应该是交出了非常满意的答卷。但我认为在科技方面,还能作出更多的贡献。”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陈良表示,上海的基础研发实力雄厚,特别是在疫苗、药物、抗体等生物医药产业方面。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陈良参加小组会议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陈良参加小组会议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目前,上海缺乏感染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这为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疫苗、抗体的研发,带来非常多的困难,也成为研发的瓶颈。我建议要加快推进感染性疾病大动物P3实验室建设。”陈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