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探班修缮三年后的天蟾逸夫舞台!这15处大变样,惊艳到你了吗?

  作为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剧场之一,也是上海历时最久、最具规模、最具影响的戏曲演出场所,曾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不进天蟾不成名”之美誉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自2018年9月起,历时三年改造修缮,将与2021农历新年的年初一正式与观众重新见面。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地处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为黄浦区文物保护点,总占地面积201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79平方米,共有座位928席,属中型乙等剧场。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隶属于上海京剧院,剧场始建于1925年,历史上曾以“天蟾舞台”而闻名。

  剧场自1994年改建以来,定位于以京剧演出为主的戏曲专用演出场所,演出场次、演出影响力在全国同类剧场中名列前茅,成为了全国京剧演出的大码头、戏曲艺术展示交流的重要基地、戏曲演出场所的业内标杆。

  由于建筑现状及消防设施与现行消防规范不符,存在安全隐患,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老化损耗严重,空调系统老化,卫生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戏曲演出与观演需求,剧场于2017年4月向市委宣传部提出修缮申请。当年11月,修缮工程取得立项批复,修缮资金7438.1万元由市文化专项资金提供,于2018年9月开工,于2021年年初竣工。

  修缮后的天蟾逸夫舞台,将继续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优势资源,逐步探索叠加演艺服务、文化休闲、商业零售等功能,充分发挥演艺产业的溢出效应和粘合效应,使“百年天蟾”迸发新的生命力。

  目前,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幕季演出,首场开幕演出计划于2021农历新年的年初一正式与观众见面。

  一起来看看修缮后都有哪些新变化吧!

  拆除剧场三层后期搭建,恢复剧场福州路云南中路一侧门楼外立面米白色水刷石及仿石划格。

  剧场招牌凸显巨大的金色“天蟾”二字是著名书画家谢稚柳生前手书,搭配深褐色木纹大雨棚,显得庄重而复古。

  剧场汕头路一侧外立面为浅色现代风格,与老门楼形成对比,从视觉上给人以古今穿梭之感。

  剧场内部以现代木纹格栅简约风格为主。

  剧场半弧形门廊入口处装有三组亚光古铜色大门,推门进入大厅,按照片还原的水磨石楼地坪、特色天花线脚以及复古水晶吊灯,营造出浓厚的庄重富丽之感,重现当年“天蟾”沪上戏曲艺术殿堂的味道与风韵。

  原本位于大厅中央的售票处被移至大厅右侧,与大厅独立相隔,设有专门入口。

  大厅中央恢复历史原貌,分别设有寄存处和服务咨询处。

  原书店空间改为多功能厅小剧场,配有升降舞台、巨型高清全彩LED屏以及活动伸缩式观众看台,以满足曲艺、评弹、话剧等不同演出需求。小剧场面积大约500m2,同时可容纳150人,空间格局灵活多变,能使剧场的经营潜力得到挖掘和发挥。

  小剧场两侧计划将分别设置咖啡吧、文创区,配合剧场日常运营,为观众提供休憩交谈之处。

  二楼观演入场口以一副大型3D立体浮雕金色牡丹花卉格栅艺术背景墙作为主调装饰,与观演前厅浅色木格栅相互呼应,在半透明发光膜透出的朦胧灯光下透露出大气洒脱之感,可供候场的观众驻足观赏留影。

  观演前厅右侧新增公共洗手间、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并配有热水管道以及儿童洗手台,公共区域新增饮水机,方便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需求的观众使用。

  走入主剧场,翻新后的观众席位保留上下两层,共930个座位(一层812个、二层118个),大红座椅颜色依然能勾起观众的旧时记忆,座椅布局的人性化调整为观众提供了更为舒适的观演体验;

  进一步重塑主剧场声学室内装饰,对侧墙增设微扩散造型,优化声学性能。舞台上方及两侧字幕屏由原来只能纯文字播放升级为可实现图像影音一体化播放功能。

  主剧场舞台硬件设备整体更新为符合国际标准、水准一流的音响、吊杆、灯光系统以及配套设施,为观众打造全新非凡的试听盛宴。复式平衡吊杆达到40道,配有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器、资料录音存储设备在内的扩声系统设备,可实现现场录音及音频转播。灯光系统配有2个网络灯光综合控制台,可控制12000个光路,可实现实时灯光影像化,以满足现代演出快节奏的需求。

  扩大后台化妆间区域,新增演职人员休息区、坐唱室、排练室等空间,能最大化满足大规模剧团排演、休息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