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各种方式“变出”隔离病房

  过去三五天的时间里,上海多家医院纷纷“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本已紧张的医疗用房条件下,通过各种方式“变出”隔离病房。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将急诊二病区临时改建为隔离病房。那天是除夕,收到指令后,这家医院的急诊科护士几乎全员参加到对急诊一病区、二病区患者与家属的动员工作中。分流工作,得到了急诊病区病人家属的充分理解。当全部病人被妥善安置完毕,已是傍晚5点。这个时间点,许多家庭都准备年夜饭了,可医院的许多护士都还在为隔离病房的启用做着各种清洁和布置工作。

  在瑞金医院,开辟留观病房作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专用病房,主要由感染科承担相关医疗工作。一般情况下,发热门急诊患者在就诊后,若被专家判定为疑似患者,启动采样送检流程后就进入这里的留观病房,进一步完善检验、对症治疗,并等待检测结果。据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介绍,此次开辟感染留观病房时间紧、任务重,转移病人、腾空床位、做好消毒防护措施、设置特殊通道……通常一个指令下来,几个小时内必然全部落实到位。

  隔离病房配备专门医护,启用高科技手段

  记者从多家医院获悉,隔离病房内,首批患者已入住,院方还配有专门的医护队伍。以九院为例,首批隔离病房的8名护士都是由急诊病房的护士主动报名参加组成的,年龄最小的只有22岁。现在,从隔离病人的接收,到每天测体温、观察病情、进行心理疏导,甚至饮食,大小便的处理,再到完成市疾控中心的采样,这些都是隔离病房护士的工作范畴。

  对这群医务人员来说,他们也面临着看不见的暴露危险。为此,不少医院启用高科技手段。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1月26日,发热门诊就接收了首位疑似病例,医院立即将其收治隔离病房观察。为进一步保障一线医务人员的安全,同时降低物资耗损,感染科结合该医院“互联网医院”特色,启动“小白”机器人,在线与患者视频问诊、查房。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目前隔离病房收治了一名湖北恩施的5岁疑似患儿,医院呼吸科殷勇主任通过“小白”机器人对患儿开展床边会诊,家长也能通过画面看到孩子,并与医生对话,这将进一步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

  “我们要做好持久战准备,同时随着正常门诊恢复与节后返程客流增多,此时是考验大型医院做好院内交叉感染防控的关键期,这也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环节之一。”仁济医院党委书记夏强告诉记者,随着医院正常诊疗开展,隔离病房的启用也有利于消除其他病人的恐慌心理。

  令人欣喜的是,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已有不少首批入住患者,在排除疑似后走出了隔离病房。每当此时,金广予就想起这次被临时“召回”、彻夜拼命赶工的工人们说的一句话:“钱不钱的不重要,我自愿这么干,只要有一个人从这里走出来,我们的工作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