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8)零点起,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全市各区各部门迅速行动,调配各方资源,充实防控保障力量。在普陀区,最快实现了6小时将一间普通酒店“变身”为符合各项规范要求的集中隔离点。本台记者汤丽薇实地采访后发现,这一高效操作的背后藏着一组组“数字密码”。请听报道:

  昨天,普陀区最新启用的一处集中隔离点在迎来了约50名入住者:

  航班主要英国,还有以色列转机、俄罗斯过来的。

  记者现场看到,入境人员下车取好行李后,从消毒、登记到最后入住房间的全过程平均不超过5分钟。为何一家刚刚启用的隔离点能运转的如此高效有序?普陀区卫健委主任邓海巨给出了“63天”的数字答案:

  我们目前已经开了四个点,从第一个点开到现在已经是63天了,逐步形成我们的机制,在其他的点上可复制可推广,能够快速的上手。

  由区主要领导带领的1套工作专班;由条块组成的2方联动;从机场到酒店,从大堂到房间,从监测诊断到安全运转的3个闭环;还有隔离酒店的储备机制、快速启用机制、隔离人员的管理机制、物资保障联动机制的4个机制。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主任单函俊说,这套“一二三四”工作法促成了长风隔离点“6小时”搭建的速度:

  10点钟紧急的部署,我们跟酒店、公安、社区卫生中心,消防各条线部门进驻了,一些住店的客人马上清退掉,又进行了全流程的应急演练,下午4点钟的时候我们迎来了第一批的客人。

  上海防疫措施不断加码,也考验着隔离点工作人员的毅力和耐力。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赵永尊说,24小时待命应对突发情况已成了家常便饭:

  我们街道的副书记张峰同志,72个小时,最多睡了5个小时(哽咽)真的很不容易。酒店的员工,不是共产党员不是政府工作人员,就是普通的市民,一个小姑娘现场就晕倒在那了,打好点滴回来继续上班。

  最近入境抵沪人员中有不少都是留学生,可实际上穿着防护服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并没有比他们大多少。普陀区卫健委监督所所长刘晔翔说起另一个20岁出头小姑娘的经历:

  她在家里基本打扫卫生很少,就在这里大概两三个礼拜一共刷了100多个马桶。

  入住后,不少隔离人员都会出现焦虑情绪,对于身体的感受也特别敏感,有时怕冷有时怕热,各种担心各种咨询几乎停不下。长寿隔离点医疗保障组组长钱之平介绍,医护人员如今在做身体监测的同时,还加强了心理疏导工作,穿防护服进入隔离区的频次也随之增多:

  第一次穿超过20分钟也不一定穿的正确,多穿几次就熟练了,一般几分钟。

  不过即使工作做的再细,工作人员此前仍遇到过少部分隔离者会提出一些太个性化的特殊要求,而这往往要花上大量时间沟通解决,甚至遭遇抱怨……普陀区的一位分管隔离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呼吁,14天里也请大家多多体谅:也请善待我们的工作人员,不管是我们机场的工作人员,还是我们大巴上的工作人员,还有我们集中隔离点的每一位同志。

  截至目前,普陀已有4个隔离点705间隔离房,第5个隔离点将于近期启用。此外,区文旅局还梳理出第二、第三梯队酒店名单作为储备,一旦需求增加,将以最快速度启用。

  以上由记者汤丽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