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上海多部门联动合力打造从机场到隔离点的闭环管理。上海疾控首次进入机场,与海关、边检、机场运营指挥中心共同联合办公,以无私奉献的专业敬业精神,守好机场国门,请听本台记者吕春璐发来的报道:

  上海疾控首批派驻机场的专家之一、健康危害因素监控所副主任医师宓铭3月4日接到通知,从“内线作战”的密切接触调查组抽调至浦东机场,这样跨前一步,能更早掌握入境确诊者以及相关密切接触者信息, 3月5日宓铭等三人进驻机场,从现场布局、通道到消杀措施,提出不少专业改进意见。同时在海关、边检、机场运营指挥中心三个齿轮运转的基础上,把第四个齿轮----疾控完美的镶嵌进去,并且运转顺畅。

  进行这么一个防控工作,对我们疾控来说是第一次,跟踪旅客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申报健康云症状,送医,以及出关以后的一个分流转运,收集复核重点对象的健康申明卡,流调的信息表,收集潜在的密切接触者的信息,能够尽快的供后方的密切接触者追踪组开展追踪。

  没想到,3月5日进机场,直到3月9日晚上7点30分,整整110个小时,宓铭才走出机场大门,接下来宓铭等疾控专家确定下来的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任务清单迅速流转下来并不断优化,市疾控也向机场增派人手,与海关等其他部门共同筑起坚实抗疫防火墙。宓铭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国际航班下午两点即将抵达浦东机场S2卫星厅,航班上260多人需全部进行核酸检测。飞机落地后,疾控人员配合海关行动,已有症状者直接送往定点医院,其他乘客走下飞机后逐一采样,直至次日凌晨3点,整个团队穿着防护服持续工作13小时没吃一口饭,所有检测最终完成,筛出两例检测呈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随即开展的密切接触者调查中,宓铭团队的专业性优势显现,将换位置这个细节也考虑进去,确保不遗漏密接。

  他没有很明显的症状,所以你一开始不太可能想他就会换位置,对吧?但是我们是为了慎重起见,再次核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这个这个问题,就是密切接触又增加了换位置以后,我们就再把这批人给筛查出来,集中隔离。

  疾控团队在机场高强度的工作中,创下的最高纪录是17个小时没有脱下防护服,24小时只吃了一餐。现在随着国际航班的减少,他们的工作量有所减少,不过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说,守住国门的责任心始终不能减少,做到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治”。

  入境人员也少了,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相对来讲,总的工作量是下来了,我们的人随时随地24小时都要在那待命的。

  以上由记者吕春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