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土地使用结构,2035年新片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约292平方公里

  土地规模方面,规划草案显示,2035年,新片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约292平方公里。同时将优化土地使用结构,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供给,提高产业用地绩效。加强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合理配置城镇居住用地,提供多元住宅产品,确保保障性住宅用地规模。

  此外,规划草案明确,提供多元有序的住房保障。按照实际人口居住需求,适当考虑境外人口的居住需求,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的规模,确定住宅用地的开发强度,确保城镇住宅可持续建设。

  针对新片区人才结构特点,提供多元住宅产品。面向顶尖科学家等高端人才,量身定制精品住宅与乡间特色住宅,打造顶尖科学家社区等国际未来社区。面向主导产业从业的青年人才,探索地铁上盖开发新机制,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供应高品质人才公寓、单身公寓、创业LOFT等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提供适合家庭居住的多种住宅产品,适应不同类型创新人群的多层次住房需求。

  在建立“住有所居”住房保障体系方面。规划草案显示,优化住房结构,加大中小套型住房供应,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先租后售、租售并举等住房保障制度,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不低于25%。

  规划常住人口250万左右,2035年新片区将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

  按照预测,在建设用地总量锁定的前提下,结合新片区经济发展目标,规划常住人口规模250万左右。且新片区的人口结构以年轻化、国际化、高学历、流动性为基本特征。

  规划草案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目标定位为: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

  到2025年,新片区经济规模大幅跃升,经济密度明显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开放型经济功能显著强化,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功能框架和制度框架;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基本实现职住平衡,初步构建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框架形态。

  到2035年,新片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一流,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常住人口规模达250万左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

  到本世纪中叶,新片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上公认竞争力最强的产城融合型自由贸易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