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已经是现代医学重要一环,随着上海城市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的多样性,对康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今年起,上海开展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实现更多居民康复下沉社区,到2021年底每个区至少建成1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本台记者吕春璐近日走访了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听报道: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拿出整整一个楼面使用面积超300平米,20个康复床位,除了传统的按摩、针灸以及运动指导外,在现代化的康复设备配置上,配置了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等智能化康复设备。康复病区主任冯媛媛介绍,这里的病人很多是在二三级医院手术或是康复后继续来到这里,患者在这里的康复数据自动采集,同步上传到中心康复信息模块,将逐步与居民健康档案、上级医疗机构联通。

  [像骨科常见的神经腰腿痛,各种骨科术后的,神经科的,比如说脑梗脑出血,还有遗留吞咽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的,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这种都可以的。]

  71岁的王阿姨因脑梗在瑞金医院治疗后,转入二级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左侧身体仍不能自主活动,生活全靠老伴照料,听说自家马路对面的社区医院有了康复科,老两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了,步行五分钟,一周两次,五个月下来,效果出来了。

  [比以前好的多了,以前不能坐起来,就像好像就要睡觉一样的,现在可以站起来坐起来都可以的。]

  除了老年人,社区康复中心的患者中,超过两成是年轻人。30多岁的白领夏先生受颈椎疾病困扰多年。来到社区康复几次后,效果不错。最重要的是,家门口的康复训练,为他省下了不少时间。

  [我每周推两次,每次特别是推好以后那个感觉就是明显就是症状改善了。正规的医院比较放心。]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团队现有20人左右,除了专业康复师外,还一名专职社工,康复是有黄金期的,黄金期间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适当的训练,患者能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同时康复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患者会觉得一趟趟跑医院麻烦,或是认为人老了就是这样,自暴自弃,社工李晓奕说,这时他们就要及时介入,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

  [现在康复科,追求的是病人生理心理还有社会方面的一个综合康复,我们讲个案管理就是要根据患者他具体的情况去看怎么解决他的问题。]

  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服务还依托站点向社区延伸,中心副主任魏巍介绍,对于高龄或卧床不起等特殊需求老人,可以派专业人员带着便携式设备到家中进行治疗和康复。

  [社区进行康复,价格上可能比较经济实惠,不管是医保还是收费项目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我们是打造家门口的康复中心,下面各个服务站点,上门家里面都可以做康复,真正实现就是居民在家门口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以上由记者吕春璐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