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明天(1)将迎来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这一年来,示范区大胆试,勇敢闯,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形成了32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两区一县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

  【我们就站在元荡桥的中央,右脚站在青浦区,左脚站在吴江区,原来湖面上还有代表省界的围网,但是通过一体化的建设,我们围网也拆除了,所以感受不到两地分界的感觉了.......】

  一座元荡桥,驾通青浦东航路和吴江康力大道。这座全长不过180米,但却能让两岸百姓无需再绕道G50高速,通勤时间从40分钟缩短为5分钟的桥梁,吴江汾湖高新区建设局局长姚俊告诉记者,他们一盼就盼了十多年。

  【其实我们吴江早在2008年就设想,打通断头路对接上海,但是当时没有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推动,一直停留在纸面上,在我们汾湖高新区管委会大楼楼顶,可以眺看元荡湖省际交界,但是我们看得到,走不到。】

  从十多年的“看得到,走不到”,到如今,示范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历时6个月施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11月初就将正式通车,一座桥的背后凝聚的是示范区“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实现一体化制度创新智慧的结晶。一桥跨两省,示范区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组副组长刘伟回忆,元荡桥立项之初,可谓困难重重。

  【这座桥,跨过跨界水体,原来审批架构,上海只能审批上海境内的建设内容,苏州审批苏州内容,一座桥是很难切分开来的,示范区解决这样类似跨区域审批难题,探索两方委托审批形式。】

  最终,双方本着高效便利的审批原则,同意由苏州市委托上海市进行审批,行政审批许可盖上上海和苏州两个章,实现“共同审批”“共同监管”的跨域项目管理新模式。执委会营商与产业发展组组长朱正伟说,当前示范区已进入密集施工期,一大批跨区域水利设施、高速公路、城建地下管廊以及轨道交通等将相继上马,“元荡桥”模式探索出跨区域审批样板后,《关于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措施》也进一步将“除国家另有规定以外的跨区域投资项目审批权”释权给了执委会。

  【审批权明确在执委会,我们对这一类项目结合我们的交通规划、水利专项规划,“十四五”会做更多的谋划,编制相应的投资计划、管理办法。】

  示范区的生态基底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示范区这块制度创新试验田,正以空前的力度奋勇破界,推进空间规划协同、公共服务相融、产业发展联动。青浦的华为研发基地一个多月前已破土动工;吴江汾湖高新区内第三代半导体制造商英诺赛科新厂房本月即将投产;富通集团光通信全产业链项目也已选址落地嘉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缪昂说,一整条“新基建”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在示范区集点成线,聚线成面。

  【我们可以作为华为基地上下游产业匹配,它的产业溢出效应也可以到我们这里落户。】

  架桥通路,产业协同、制度创新……一体化示范区正全力跑出加速度。示范区“金融十六条”、《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相继出台;我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已公示。一年前,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示范区“一体化”探索之路上,“还有1/3问题没有想明白”的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说,如今,当初一系列待定破题的问题已在实践中初步“闯出”清晰的路径。

  【我们将谋划做好示范区“十四五”期间开局工作,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创新等领域,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加强资源整合和业界共治,为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走出新路。】

  以上由记者孙萍、姚轶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