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铁成全自动驾驶,上海地铁631名司机转型为多职能列控员

多职能列控员俞璡栋在15号线车厢内巡视。 本文图均为 王雨青 图多职能列控员俞璡栋在15号线车厢内巡视。 本文图均为 王雨青 图

  当地铁变成全自动驾驶,原来的地铁司机他们在做什么?

  近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上海地铁新开通的三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10号线二期、18号线南段、15号线的车厢内出现了一名“神秘乘客”,目前这样的“乘客”在三条线路中共有631人,他们原来是地铁司机,现在成为多职能列控员,如果地铁出现故障,他们在调度授权的情况下,又将化身司机,将列车转为手动驾驶状态。

  “这是地铁司机的一种转型,也是今后地铁的一个发展趋势。”2月19日,上海地铁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之后上海新造的地铁线路都具备全自动运营功能,随着全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多职能列控员未来有望走出地铁车厢,兼任站控或巡视多职能岗位,成为综合素质更高的复合型人才。

多职能列控员俞璡栋在15号线车厢内巡视。多职能列控员俞璡栋在15号线车厢内巡视。

  地铁司机转型为“多职能列控员”

  2月19日凌晨4点,作为上海地铁15号线的多职能列控员,俞璡栋从陈太路基地出发,手动驾驶列车出库,进行往返交路的“正线巡道”。在此期间,他还需要观察列车运行情况,尤其注意轨道上是否存在异物。完成这项工作后,列车便进入全自动驾驶模式,开始运营载客。

  目前10号线二期、18号线南段、15号线处于初期运营阶段,为保障开通线路运营安全,提升保驾等级,地铁运营方共驻派了631名职能列控员在三条新线中随车保驾,其中15号线列控队员有130余人。

  俞璡栋告诉记者,选拔多职能列控员的方式很特别,首先要取得手动驾驶上岗证,达到5000公里手动驾驶的要求,随后经历17个月的综合培训才能拿到多职能列控上岗证,最后进行客运服务的课程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全自动驾驶使得驾驶室内的工作强度减轻了,发车、停站、开关门,都无需司机操控,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失误,也提高列车的安全系数。俞璡栋称,自己的工作实际上是在驾驶室“动眼不动手”,工作内容偏重客运服务,工作状态可总结为“无人操作,有人监护”。

俞璡栋为问询乘客解答问题。俞璡栋为问询乘客解答问题。

  现阶段,俞璡栋和同事一天分4个班次轮流值守,“在早晚高峰时,我们会在第一节列车车厢内值守,非高峰时段时,就在列车车厢内巡视。”俞璡栋和同事们穿梭于各节车厢,检查空调、照明、标贴、扶手等设施设备,同时制也耐心聆听、解答乘客问询。

  “他们之前都当过地铁司机,但又高于列车司机。”上海地铁15号线管理部乘务方面相关负责人许欣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多职能列控员的工作地点从驾驶室延伸到车厢,从“单纯开车,不接触乘客”转为“监护列车与服务乘客并重”,他们肩负重任,承担着列车监护、车厢巡查、乘客服务以及应急处置等多项工作,需要一定的综合性业务能力。

15号线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车头不设驾驶室。15号线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车头不设驾驶室。

  遇列车故障,多职能列控员需手动驾驶

  受外界环境影响,全自动驾驶模式下,地铁列车有时也会引发故障。

  俞璡栋称,在列车遭遇紧急情况时,列控员会在“黄金三分钟”之内快速根据调度室指令解决故障;若全自动列车出现状况无法自动驾驶,在调度室授权的情况下,列控员会拉出警戒线,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解锁操作台面板将列车转为手动驾驶状态。

  也因此,全自动驾驶车头的驾驶台面板日常均处于锁闭状态,乘客无法操作。乘坐无人驾驶列车时,乘客不能擅动车头操作台面板设备。

  乘客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列车车头最前端的挡风玻璃是存在一定缝隙的,乘客在拍照过程中,勿将手机倚靠在挡风玻璃上,以免造成手机滑落于缝隙之中。另外,请勿将任何液体放置在驾驶台操作面板上,否则会造成列车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