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高地:打造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高收入并不是吸引我来临港的理由,我是为圆梦而来的,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遇。”正值45岁的“不惑之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王亮,做了一个连家人都“看不懂”的决定:从市中心的企业离职,降薪跳槽到临港新片区。

  2019年12月,临港新片区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5名聘任制公务员。今年6月,王亮成为第一批通过公开聘任上岗的公务员之一,担任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智慧城市研究员;从此天天横穿上海上下班,预计一年车程便能绕地球一周。如今,他参与的临港新片区“一网统管”平台已经正式启动建设。“看着规划的图纸一步步成为现实,这种成就感是其他难以企及的。”

图说:高空俯瞰临港新片区人才服务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图说:高空俯瞰临港新片区人才服务中心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在临港,“绕地球”的大有人在,有的被新片区吸引而来,有的则深耕多年。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小丽,亲身参与了上海电气临港基地从无到有的建设,见证了临港从滩涂泥地到智造新城的崛起。15年来,家住浦西市中心的她,上下班开车行驶里程近6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但她说,“来临港是青春不悔的选择”,新片区更是给了她对远方的无限憧憬。

  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后,伴随着各项政策的相继推出,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端制造项目纷至沓来,人才成为这座“未来之城”最亟需的第一资源,巨大的人才缺口让新片区求贤若渴。

  为了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临港新片区首次提出两年承诺期的方式,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两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更是由7年缩短为3年。此举不但“引爆”了人才圈,也给企业吃了“定心丸”。

图说:2019年11月20日,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新措施发布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图说:2019年11月20日,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新措施发布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8月18日上午,以“智慧型管理、一门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为建设目标的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举行开港仪式。创建国际人才服务港,就是为了在人才服务中体现“临港温度”,更好地将临港新片区各项人才政策落到实处,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将这里打造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战略高地: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

  去年,在临港新片区揭牌仪式上,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曾被记者团团围住,她信心满满地表示,新片区成立后对特斯拉有诸多利好,新片区有足够的格局能够承载特斯拉的梦想。

  转眼一年间,这样的“信心满满”就有了“真金白银”的注脚。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之后,特斯拉上海临港超级工厂体验中心于今年7月开业,这是临港新片区首家特斯拉门店,距离超级工厂仅15分钟车程。

图说: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多栋厂房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图说: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多栋厂房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今年以来,特斯拉产销业绩极为亮眼:新车销量持续增长;公司市值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尝到中国市场“甜头”的特斯拉,将加快上海超级工厂二期建设,加速推进研发创新中心落地,引入更多适应中国市场和需求的新车型、新项目。

  随着临港新片区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新片区和企业“相互成就”的“佳话”不断发生。今年7月,总投资约75亿元的蓝湾进平新能源项目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工。韩国进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载镛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表达自己的兴奋:项目签约在2月,进度却丝毫不受疫情影响;仅仅4个月后,公司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比特斯拉还快1个月。“这样的速度,在别处闻所未闻!”

  一片滩涂之地,一张白纸,无限想象空间……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新冠疫情的考验中,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临港新片区临危受命,接过了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一棒”。如何危中寻机、破冰前行,持续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备受世人关注。

图说: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轮机转子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图说: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轮机转子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从外高桥到临港的‘自贸区弧’,其实是中央对上海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条上海东南沿海的‘自贸区弧’,将成为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前沿基地,也将是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智库专家赵晓雷表示,“开放”本就是临港新片区与生俱来的基因。在坚持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临港应实施有效的“双循环”发展策略,发挥制度政策优势,先行先试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嵌入合作为纽带的“区域内循环代工产业示范园区”。

  伟大的时代呼唤“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变革,一岁就风华正茂的临港重任在肩,被寄予了无限期待,一串数字为人们依稀勾勒出临港明天的“模样”:

  ■ 加快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

  ■ 未来3年,新片区对全市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至少达到1/3以上,成为上海高端制造业的增长极。

  ■ 未来3年,临港新片区力争新增产业签约4000亿元,完成产业投资1500亿元,占全市比重1/3以上。

图说:临港新片区 新民晚报 杨建正/摄图说:临港新片区 新民晚报 杨建正/摄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争做全国最好标杆。当临港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因为,一个响当当的临港品牌,一个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一片寸土寸金之地飞出的“金凤凰”,在这里炼成,从这里光芒四射!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