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催生“龟医生”

  沈卫养了半辈子龟。小时候家人送他一只黄喉水龟,他记得很清楚,2角5分买的。这只龟他养了十几年,直到有一年夏天忘记放回房间,不幸中暑而亡。

  “上海的水族产业,特别是乌龟产业,起步很晚,上世纪80年代,上海兴养甲鱼,主要也是为了吃,乌龟是混在甲鱼里卖的。”沈卫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公园搞过一次龟展,规模不大,那时他第一次看到巴西彩龟,“当时卖50元一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这之后,直到12年前,才由上海市农委牵头办了第一届休闲水族展,龟零星参展。几年前,龟类展才在水族展上单独成篇。

  上海市农委透露,从一开始,上海就立足发展都市渔业,思路也渐渐从观赏鱼,到鱼和龟并重,这几年,更是提倡适应上海“阳台经济”,力求实用,精细化发展。“所以,上海休闲水族量不大,但产值可观,也带动一批农民增收。”嘉定区水产推广站站长陆燕介绍。

  上海市龟友会会长徐程禕介绍,这几年,乌龟整体行情低迷,广东广西一带,也已渐渐学上海做精品。今年上海水族展,乌龟有200多个展位,三个展馆,两个展馆展出乌龟,规模已是全国最大。展出期间,塞舌尔国宝、重300多斤的亚达伯拉巨型象龟也将露脸,可驮起孩童。会场上还将送出2000多只乌龟。

  而随着养龟人的增多,上海也逐渐孕育一批“龟医生”。

  2004年,上海海洋大学成立水族科学技术专业,有了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再后来,又成立了攀世水族宠物健康中心,专给鱼、龟看病。业内戏称“水族医院”。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潘连德是健康中心第一任“院长”,也是龟友们熟悉的“龟医生”。

  “成立前几年,来看病的鱼比较多,没多久,送来的乌龟就大大超过观赏鱼。”潘连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不少龟友养龟时间长了,对它们都特别有感情。曾经,一名42岁的龟友带着乌龟来看病,那只乌龟从他出生之年养起,已经养了42年。前几天,还有一位中年女士哭着寻到健康中心,说,她的乌龟,是父亲过世时留给她的。